联系我们
浙江省海宁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春潮路1号
联系人:李总 13105819316
电 话:0571-87396576 / 86816681
传 真:0571-87396570
杀菌剂/ Products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杀菌剂
三环唑
三环唑是防治稻瘟病专用杀菌剂,杀菌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附着孢黑色素的形成,从而抑制孢子萌发和附着孢形成,阻止病菌侵人和减少稻瘟病菌孢子的产生。
中文名 | 三环唑 |
英文名 | tricyclazole |
其他名称 | 比艳三赛唑,克瘟灵,克瘟唑,Beam ,Bim,Blascide,EL-291 |
分子式 | C9H7N3S |
分子量 | 189.25 |
三环唑物理性质:
纯品为白色结晶,熔点187-188摄氏度。工业原药为橙色结晶。对水、光、热稳定,持效期7-10天。
危险性类别:第6.1 类毒害品
饱和蒸气压(kPa):0.267×10-7(25℃)
溶解性:微溶于水,溶于甲醇、乙醇、二氯甲烷,易溶于氯仿、丙酮。
禁忌物:强氧化剂。
燃烧(分解)产物: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碳、氮氧化物、氧化硫。
三环唑毒性:
属于中等毒性杀菌剂。原粉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305毫克/公斤,小鼠为250mg/kg,急性经皮LD50>2000毫升/公斤,急性吸入LC50>0.25毫克/m3。对兔眼和皮肤有轻度刺激作用,在试验剂量下无慢性毒性。对水生生物安全。对蜜蜂无毒,对蚕有轻度影响。
三环唑剂型:20%、40%、75%三环唑可湿性粉剂,30%悬浮剂,1%、4%粉剂,20%溶胶剂。
三环唑特点:具有较强的内吸性的保护性杀菌剂。能迅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,持效期长,药效稳定,用量低并且抗雨水冲刷。
三环唑适用范围:主要用于稻瘟病的防治。
三环唑防治功效:
三环唑具有较强的内吸性,能迅速被水稻根茎叶吸收,并输送到稻株各部,一般在喷洒后2小时稻株内吸收药量可达饱和。产品有20%和75%可湿性粉剂。
三环唑防病以预防保护作用为主,在发病前使用,效果最好。采用喷雾法的具体操作为:防治苗瘟,在秧苗3-4叶期或移栽前5天,亩用20%可湿性粉剂50-75克,对水喷雾;防治叶瘟及穗颈瘟,在叶瘟初发病时或孕穗末期至始穗期,亩用20%可湿性粉剂75-100克对水喷雾;穗颈瘟严重时,间隔10-14天再施药1次。
三环唑浸秧防治叶瘟的效果优于拔秧前喷雾,具体做法是:将20%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盛人水桶中,或就在秧田边挖一浅坑,垫上塑料薄膜,装入药液,把拔起的秧苗捆成把,稍甩一下水放人药液中浸泡1分钟左右捞出,堆放0. 5小时后即可栽插。
用药液浸秧,有时会引起发黄,但不久即能恢复,不影响稻秧以后的生长。
三环唑使用方法:
1、水稻叶瘟的防治 在秧苗3-4叶期每亩用20%可湿性粉剂50-75克,兑水40-50公斤,常规喷洒。或用0.1%有效成分药液浸种48小时后再催芽拌种。
2、防治水稻穗茎瘟 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初期,用20%可湿性粉剂75-100克均匀喷洒。
注意事项:
1、浸种或拌种对芽苗稍有抑制但不影响后期生长。
2、防治穗茎瘟时,第一次用药必须在抽穗前。
3、勿与种子、饲料、食物等混放,发生中毒用清水冲洗或催吐,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。
4、有一定的鱼毒性,在池塘附近施药要注意安全。
三环唑生产工艺:
生产方法一:
由邻甲苯胺出发,经硫氰化钠加成、闭环、取代、扩环而制得。
生产方法二:
以邻甲苯胺等为原料,经加成、关环、取代、扩环四步反应制得三环唑。
加成反应: 将邻甲苯胺在溶剂存在下加入硫酸,再加入硫氰化钠,升温反应。经回收溶剂、冷却、过滤、干燥等后处理,得邻甲基苯基硫脲,m.p.154 -160℃,收率93%-95%。
关环反应: 在溶剂存在下,将邻甲基苯基硫脲与氯反应,注意控制反应温度。保温反应结束后,回收溶剂、加碱中和、冷却、过滤、甩干,得2-氨基-4-甲基苯并噻唑。m.p.134-136℃,收率90%-91%。
取代反应: 将适量的溶剂、盐酸和水混合后,加入2-氨基-4-甲基苯并噻唑,与肼的盐酸盐作用,升温反应至终点,冷却、过滤、干燥后得2-肼基-4-甲基苯并噻唑。m.p. 167-170℃,收率85%-87%。
扩环反应: 将2-肼基-4-甲基苯并噻唑在搅拌下加入到一定量溶剂和甲酸的反应釜中,加热升温至反应结束、减压回收溶剂和过量的甲酸,同时加水稀释冷却,过滤、水洗至中性,甩干、干燥得三环唑原药。m.p. 184-186℃,收率90%-93%。